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员工专区首页合作社资质组织架构供求信息新闻动态信息中心创业历程
永靖县惠农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新闻动态站内新闻农业资讯 站内新闻首页 >> 新闻动态 >> 站内新闻 >> 合作社新闻

对永靖县蔬菜生产、销售状况和经济效益的调查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011-12-29 10:50:09阅读次数:550打印返回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永靖县蔬菜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目前,种植面积达到2000hm,年产蔬菜15852万kg,实现农业产值19869万元。蔬菜已成为我县调整结构、农民增收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解决蔬菜效益下滑问题,现对我县蔬菜生产、销售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翔实调查,同时根据调查情况,提出了增收节支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以供参考。
  一、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当前基本情况
  2003年10月~2004年10月,永靖县农林局结合开展“送科技下乡”和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利用技术人员长期驻村蹲点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的有利时机,对全县蔬菜生产区三塬、岘塬、刘家峡、太极、盐锅峡、西河6个乡(镇)、39个村、234户,以及刘家峡镇罗川、太极镇下古、中庄、西河镇陈家4个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就产量、产值、效益和成本状况,以及流通方式、数量、市场价格和销售金额等指标进行调查。据统计,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000h,占川塬灌区耕地面积的28.8%,其中节能日光温室180h,普通日光温室700h,塑料大棚480h,露地640h。涉及主要作物有:西红柿、樱桃西红柿、黄瓜、水果黄瓜、辣椒、番瓜、茄子、西瓜、厚皮甜瓜、大白菜、芹菜、甘蓝、豆角、油菜等50多个品种;产品除满足本县城乡居民需求外,大部分销往青海、宁夏、陕西等周边省区和甘肃省兰州、白银、武威、临夏等城市。外销量达到11095万kg,外销额达到13270万元。
  (二)产量、产值和效益及生产成本状况的调查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蔬菜生产地平均每667m,年产量5284kg,产值6322元,成本1915.87元,纯效益4406.5元。生产成本由化肥、有机肥、农药、种子(苗)、灌溉、农膜、人工,以及其它3部分组成(其中农膜包括地膜和棚膜,棚膜按2茬折算,人工仅限雇工按11元/工日计算)。平均每667年化肥成本302.5元,占生产成本16.0%;有机肥成本311.8元,占生产成本16.5%;农药成本159.0元,占生产成本8.4%;种子成本99.2元,占生产成本5.2%;灌溉成本12.8元,占生产成本1.3%;农膜成本637.2元,占生产成本33.7%;人工成本354.4元,占生产成本18.8%;其它成本26.2元,占生产成本1,4%。
  1不同的保护地形式效益分析。我县的保护地形式有节能日光温室、普通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露地4种形式。根据调查分析,每667不同的保护地蔬菜产量、产值及生产成本:情况不同,经济效益也不同。露地栽培与其它设施相比,投入成本最高,产量、产值及效益都最低。年平均每667投入生产成本673.8元,产量3192kg,产值1879元,纯效益1205.2元;塑料大棚与节能日光温室、普通日光温室相比,投入成本略少,产量、产值和效益也略低,年平均每667投入生产成本1871.9元,产量4306kg,产值5318元,纯效益3446.1元;普通日光温室生产成本居于塑料大棚和节能日光温室之间,产量、产值和效益较好,年平均每667生产成本2346.1元,产量7200kg,产值8279元,纯效益5932.9元;节能日光温室生产成本最大,产量、产值和效益也最高,年平均每667生产成本2771.3元,产量6438kg,产值9813元,纯效益7041.7元。
  2不同种植制度效益分析。
我县的种植制度可分为一年一作、一年二作和一年三作3种模式。其经济效益按节能日光温室、普通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露地4种保护地形式分别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的种植制度蔬菜生产效益分析
  (1)节能日光温室。由于棚型结构合理,采用保温效果好,可以实现周年生产。种植制度上有一年一作和一年二作2种模式。一年一作式,一般为越冬—大茬栽培,以草莓、辣椒为主,并有少量黄瓜。通常在7月上中旬育苗(或移栽)次年6月以后结束,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平均每667产量2769kg,产值8860元,成本2064元,纯效益6796元。一年工作式:一般分冬春茬和秋冬茬栽培,以西红柿、樱桃西红柿、黄瓜、水果黄瓜、西瓜、甜瓜等相互轮作为主,或用豆角、芹菜作倒茬栽培,年平均每6671产量7662kg,产值9194元,成本2954.9元,纯效益6239.1元,—年二作式与一年一作式相比,产量、产值、成本和效益均有增减,其增减幅度分别为产量增加4893kg,产值增加334元,成本增加890.9元,效益减少556.9元。
  (2)普通日光温室保温性能相较节能日光温室略低,主要生产早春和秋冬蔬菜。从种植制度上分为一年一作式和一年二作式2种漠式。一年一作式:一般以越冬茬为主,栽培作物有草莓、樱桃西红柿、黄瓜为主,年平均每667m,产量4112kg,产值7103元,成本1486.1元,纯效益56169元。一年二作式:一般以早春茬和秋延茬,栽培作物主要有西红柿、樱桃西红柿、黄瓜、水果黄瓜、番瓜等相互轮作,或以豆角、甘蓝作倒茬栽培,年平均每667产量8062kg,产值8868元,成本2593.2元,纯效益6274.8元。一年二作式与一年一作式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增加,产量增加3950
kg,产值增加1765元,成本增加1107.1元,效益增加657.9元。
  (3)塑料大棚由于保温性能差,但比露地提早上市和延长采收时间,适用于早春和秋延迟栽培。种植制度上分为一年一作式、一年二作式和一年三作式3种模式。一年一作式:栽培作物有草莓、茄子、辣椒等,年平均每667产量4218kg,产值5062元,成本1593.4元,纯效益3468.6元。一年二作式:早春以西瓜、甜瓜、黄瓜、西红柿、番瓜、萝卜为主,秋延迟以西红柿、黄瓜、豆角、甘蓝为主,年平均每667m,产量4821kg,产值5786元,成本2045.7元,纯效益3740.3元。—年三作式:该种植制度是在一年工作式的基础上加种一茬速生叶莱,即早春茬结束后加种速生菜油菜、香菜、茼蒿等,年平均每667m产量4968kg,产值4864元,成本2224元,纯效益2639.9元。以上3种模式的成本构成基本一致,农膜成本最高,化肥成本次之,效益一年二作式最好,应用比较广泛。
  (4)露地栽培以地膜覆盖为主,种植制度有一年一作、一年二作和一年三作3种模式。一年一作式:栽培作物有茄子、辣椒、韭菜为主,年平均每667产量3750kg,产值1950元,成本716.4元,纯效益1233,6元。一年二作式:主要以夏粮收获后复种番瓜、大菜、甘蓝、菜花、胡萝卜、秋萝卜为主,年平均667,产量2915kg,产值1604元,成本520.9元,纯效益10831元。一年三作式:主要栽培早春西瓜、番瓜、萝卜越夏速生叶菜油菜、生菜、番菜,秋茬以甘蓝、菜花、冬萝卜、大白菜为主,年平均每667m产量3461kg,产值2633元,成本1129,8元,纯效益1503,2元。这3种模式相比,一年三作式化肥成本明显增加,效益也有所增加,其余2种模式成本、效益基本一致。
  (三)不同月份蔬菜供应市场价格(批发价)的变动情况
  一些主要蔬菜基本上实现了周年供应,但不同月份之间价格还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2月至翌年4月份,各种蔬菜的价格较高,2月份最高,平均价格为9.04元/kg,为年平均价格的2.2倍;6月至10月各种蔬菜价格较低,8月份最低,平均价格0.89元/kg,为年平均价格的21.8%,年内最高价为最低价的10倍。同一个月内最高价为最低价的2~3倍。因此,安排相应的生产季节,以取得较好的价格优势,是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四)不同的销售途径对蔬菜效益的影响
  从我县的蔬菜流通来看,销售渠道发生了明显变化,供应产地蔬菜批发市场的比例逐年加大,近三年供应蔬菜批发市场量占年总销量的比例分别是10%、16%和20%,这就说明专业市场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蔬菜的流通。同时配销领域有了新的突破,而且效益明显增加,2004年实现配销量达到12.48万kg,配销额16.85万元,相对比专业市场和个体销售增加效益12.9%。蔬菜配销的数量和利润空间很大。另外,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市场化组织程度不高,已成为新形势下影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因此,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走“以销定产”之路,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又一个有效途径。
  二、增收节支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一)选择合理的保护地形式和种植制度
从不同的保护地形式来看,节能日光温室产值、效益最好,全县规模最小,应适当扩大面积;普通日光温室产量、效益较好,规模最大,不宜继续扩大面积,可以适当改造成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造价低,产值、效益均较可观,应适当增加面积;露地成本、产值、效益均较低,规模较大,不宜增加面积。可将节能日光温室、普通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露地四者的面积比例由当前0.3∶1∶0.7∶09调整到05∶1∶0.8∶0.6从种植制度来看,虽然种植品种不同,年际间差异较大,根据调查统计,节能日光温室一年一作式略优于一年二作式,但是技术水平要求高,利用程度较小;简易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一年二作式效益明显优于一年一作式,应选择一年二作为主,一年三作虽然增产,但成本也增加,而效益不能提高。露地3种种植制度效益差异明显,应根据区域优势,选择合理的种植制度。
  (二)调整品种结构,积极推广特色农产品种植
通常温棚蔬菜连续种植三年以上,就会出现产量、效益下滑的局面。因此,首先要以当地资源优势为前提,以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目标,同时还要注重市
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增加名、特、烯优品种,如樱桃西红柿、水果黄瓜、彩色甜椒、人参果等。当地主栽作物通过改良品种和设施栽培,可以延长供应时期。其次应从季节供应上突出价格优势,在种植上要安排好茬口和播种期,保证淡季供应,提高经济效益。
  (三)做到科学施肥,减少化肥投入
调查结果表明:化肥平均每667m,成本为302.5元,施用实物量430kg,有机肥成本311.8元,施用实物量3500kg。二者的生产成本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的肥效上有明显的差异。即有机肥的使用以猪圈、羊圈、鸡圈等圈肥为主,并有少量饼肥。其养分齐全,肥效持久,使用后对改良土壤、增肥地力、提高蔬菜品质具有独特的作用。而化肥的使用以氮肥(尿素)、磷肥(过磷酸钙)、复合肥(磷酸二铵)为主,特别是氮肥、磷肥多,钾肥少。长期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养分比例失调,导致蔬菜的抗病能力、品质和产量下降。因此,我们必须作到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首先进一步增大有机肥用量,目前当地有机肥,如圈肥施用量应每667m增加到5000kg以上。同时还可以扩大精制有机肥、沼气肥和生物肥料。其次应控制或减少化肥施用量,特别是降低氮肥施用量,总施肥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100kg。另外,积极推广蔬菜专用肥和叶面肥,有条件的地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C02气肥。
  (四)实施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降低施药成本
根据调查结果,农药每667m,年成本159.0元,普通日光温室最高,为2395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由于用药不合理,造成了大量药液的浪费,降低了防治效果。如何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的浪费和污染问题,这是节本增效、保护环境、保护农产品安全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要积极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项防治技术,发挥综合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争取少用药或不用药。其次更新药械,改进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应加大推广新型手动施药机械,解决“跑、冒、滴、漏”问题,全面推行低量施药技术,显著降低单位面积施药液量,切实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五)推广节水灌溉,改善环境条件
在蔬菜生产中,广大菜农为达到高产、高效,大水大肥管理现象非常普通,年灌水10~12次,灌水成本25.6元。这样不仅造成温棚的高湿环境,使作物病虫害发生严重,而且造成水肥大量流失,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应在温棚内全面推广滴灌、膜下暗灌技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据资料介绍,节水灌溉技术,一般能够节水20%~60%,省肥30%以上。明显降低棚内湿度20%以上,改善棚内小气候。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从而减少施约量和施量次数,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六)普及无公害蔬菜生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发展无公害蔬菜,进行标准化生产,是新世纪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加快其无公害生产的发展,提高蔬菜产品的安全性,从而推动蔬菜产品的档次和知名度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市场占有份额和竞争能力。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以品牌进入市场,带动全县蔬菜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七)加强产后处理,拓宽流通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在各级政府、涉农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鼓励龙头企业(或种植大户、营销大户、专业市场等)牵头,组织广大菜农,联台组建农业合作组织(协会),创办蔬菜产品精深加工、储藏、运营公司(车间),置备必要的装置设备与机械。对蔬菜产品进行加工、分级、包装、预冷保鲜等产后处理,延长贮藏时间,以达到调节上市的目的,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采用“基地+农户+企业”、“农户+协会+公司”等多种形式来组织当地生产,并争取能直接进入配销领域,尽量减少流通环节,保持产品新鲜,这也是产品增效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蔬菜深加工不仅仅能增加蔬菜销售的一个途径,同时也能转移相当—批农村劳动力,并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这样不仅作到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可以提高农业的效益,从而推动农村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实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版权所有:永靖县惠农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 津ICP备17003424号-1 技术支持: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